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幼貓飼養怎麼做?獸醫來回答新手照顧幼貓最常見的12個問題

小貓咪非常可愛吧?小貓咪的可愛是很多人都抗拒不了的魅力,而且如果是親人的小貓咪就更讓人欲罷不能,但是照顧幼貓、奶貓跟照顧一般成貓可不一樣,要注意的細節非常多,不管是飲食健康上面的挑選,還是社會化的訓練都需要飼主更加用心,否則幼貓可能就會因此生病,或是行為上更加頑皮、難以與人和諧相處,接下來就由我 獸醫師Emily來告訴你,新手飼主該如何照顧幼貓奶貓,以及大多數人都會遇到的幼貓奶貓相關照顧問題吧!

幼貓可愛很迷人,但是照顧起來很費心

幼貓小小隻的非常可愛,萌萌的大眼睛跟毛茸茸的身體,再加上可以簡單被人捧在手中,叫聲還迷人動聽,這些都是讓很多人喜歡小貓咪的主要原因,但可別因為一時的喜歡就衝動購買、捕捉幼貓,養一隻貓咪可是不小的責任,要準備的東西與事情非常多,更別說是一隻需要特別照顧的幼貓了。

幼貓跟奶貓與成貓有很大的不同,在行為模式與身體健康方面,幼貓奶貓都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系統,牠們會特別需要人類或是貓媽媽們的照顧與陪伴,如果在照顧方面有遺漏的地方,幼貓奶貓就會很容易生病,有時候甚至還可能因此死亡。

在身體健康方面,幼貓特別的需要營養,身體臟器功能的發育也還不完全,若非貓媽媽親自照顧的情況,我們會建議需要特別按照幼貓的飲食守則下去餵食,小貓咪的營養攝取才會足夠,也比較不會造成其他的健康問題;另外幼貓的免疫力通常也比較弱,所以也會需要注意環境的乾淨程度,如果幼貓真的生病了,也要記得盡快帶到動物醫院治療,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時機。

幼貓捕捉要注意,隨便接觸很NG

幼貓誘捕

大部分的人如果看到一隻幼貓在野外四處亂跑,都會很擔心、想將貓咪捕捉並保護起來,如果是看到一窩的奶貓,就更加的讓人想照顧,但是輕率的接近幼貓、奶貓是很錯誤的行為,千萬不可以這麼做。

貓咪天生具有護幼的本能,就像人類會照顧成長中的孩子一樣。通常情況下,幼貓都是由母貓負責照顧,即使在野外環境比較惡劣,母貓往往比大部分的人類更了解如何照顧幼貓,特別是對於仍在哺乳期的奶貓而言,母貓的母乳可以說是最理想的食物來源。

如果只捕捉奶貓、將奶貓與母貓分開,不僅讓奶貓失去貓媽媽的照顧,我們還需要以其他的方式與食物,來對奶貓進行餵食,無法提供母乳最天然、最均衡的營養元素;因此除非母貓已經長期不在或無法找到,否則建議在捕捉時將母貓和幼貓一同帶走,這樣不僅能確保幼貓的健康,也能避免母貓因失去小貓而出現焦慮、四處尋找的情況,或是因警戒心理而導致後續捕捉更加的困難。

此外若母貓因奶貓失蹤而無法排出母乳,可能會出現乳房脹痛、甚至乳腺發炎的狀況,這會對母貓的健康造成很大影響,所以讓母貓與幼貓一同捕捉,會是目前常見且最為妥善的處理方式。

幼貓領養、捕捉後,要準備哪些事?

幼貓領養

購買貓咪的諸多生活必需品(如:貓砂、貓砂盆、貓飼料、飲水盆、貓窩等等)是不必多說的,除此之外還有哪些事必須要做呢?

  1. 進行健康檢查

雖然有不少的新手養貓飼主會省略掉這個步驟,但這能有效預防未來的健康問題並及早發現潛在疾病,從而避免幼貓在突發嚴重病症時來不及就醫,甚至危及生命、發生憾事。

  1. 做驅蟲、除蚤

如果是從正規、合法的渠道購買或領養的小貓,通常可能已經有進行初步的驅蟲處理;但對於野外捕捉回來的幼貓,應立即安排驅蟲。無論是口服或外用劑型,都應根據產品說明或獸醫指示正確使用,適當的驅蟲不僅有助於維持貓咪的健康,還能防止因寄生蟲污染環境,而造成的對其他寵物及人類的傳染風險。

  1. 施打疫苗、預防針

這對於貓咪健康非常重要,除了能有效預防多種疾病,還能避免未來可能產生的高額醫療費用,我們可以想像成投資在疫苗接種上,其實是為愛貓提供長久健康保障,畢竟誰也不希望看到心愛的貓咪因病痛而受苦。

( 要打哪些疫苗請看 貓咪疫苗不打可以嗎?獸醫告訴你貓咪疫苗的種類與功能 )

  1. 結紮、絕育

發情的貓咪會不停磨蹭、嚎叫,比較快的貓咪四個多月大就會開始發情,貓咪發情後可以嚎叫整晚,許多飼主對此應該也深有體會;對貓咪而言,發情常伴隨不適與壓力,並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絕育手術不僅能防止未來意外繁殖,還能減少因反覆發情引起的不適和行為問題,對貓咪與飼主來說都是更理想的選擇。

  1. 植入寵物晶片

植入寵物晶片能確保當貓咪走失或被他人拾獲時,能夠迅速找回原主人。因此,如果在野外發現疑似有人飼養的貓咪,第一步應是帶他去掃描晶片,確認是否已有主人登記。在最近這幾年裡,遇到走失貓咪就先掃晶片已成為基本常識,我們可以在許多臉書社團看到這點,而這個步驟對於貓咪走失後,能否及時物歸原主、失而復得至關重要,所以千萬不要小看植入晶片的重要性。

撿回來或是買回來的幼貓生病怎麼辦?

如果是跟貓舍買回來的貓咪,帶回家後很快就生病,通常可以跟貓舍協商處理、甚至要求賠償,因此選擇跟優良、合法的貓舍進行購買非常重要,除了避免後續求償無門外,不僅能降低後續爭議風險,也能避免購得健康狀況不佳、帶有潛在遺傳疾病的貓咪,從而減少未來可能花費的高昂醫療費用,甚至避免治療無效的情況。

怎樣算是優良的貓舍呢?

最低限度至少要有繁殖業與買賣業的特寵字號,也就是經過政府認證、核可的意思,再來就是寵物與寵物之間是否有隔開、飼養的環境如何,同時也要提供完整的血統證明及健康檢查報告;這些東西雖然聽起來比較麻煩,但是能幫我們避開後續的很多問題。

在買回來或是領養、抓回來的幼貓生病的當下,要記得趕快帶貓咪去動物醫院,因為幼貓的免疫力發育還不夠完全,身體器官也還沒生長完成,如果是較為嚴重的情況,很有可能因為一時的猶豫就錯過黃金救治時機,造成後續的治療難度提高,或是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

幼貓奶貓生病會有哪些症狀?

幼貓奶貓生病症狀
  1. 不願意進食、減少進食量
  2. 體溫下降、發抖
  3. 活力降低、睡眠時間拉長,甚至昏迷
  4. 體重減輕或是一直沒有增加(很容易摸到肋骨或脊椎骨)
  5. 持續哭叫、躁動不安
  6. 腹瀉(拉肚子、軟便)與嘔吐
  7. 發燒跟流鼻水、不停打噴嚏

奶貓是指多小的貓咪?幾歲可以離乳吃飼料?

奶貓(還需要喝奶的貓咪)指的是剛出生至一個多月的小貓,美國獸醫師協會(AVMA)建議貓咪在3-4週齡可以開始嘗試離乳,試著提供一點固體食物,漸進式地離開母奶,並在6-8週齡大時完成斷乳。

幼貓奶粉挑選要注意!

如果你要準備餵奶貓喝市售奶粉,建議挑選貓咪專用、經科學調配的配方,含有更精準的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量。

如果一時間真的沒有辦法找到貓咪專用奶粉,購買人喝的牛、羊奶也可以,但是這只是一時的應急手段,不建議以這種奶作為奶貓的主要營養來源,並且也建議牛奶以常溫、微熱為主,否則有可能會引起小貓的身體不適,甚至引起健康問題。

雖然奶貓專用的奶粉在寵物用品店就有販售,購買後依照指示沖泡給奶貓服用就行,但我們還需要在餵食上特別注意,使用無針針筒或是寵物奶瓶來餵奶,因為小貓咪有時還無法自行站起進食,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從旁輔助,讓牠們可以更輕鬆的進食。

奶貓餵奶注意事項

  1. 選擇貓咪專用奶粉
  2. 溫度以溫熱為佳
  3. 餵奶時需保持一切乾淨,尤其奶瓶一定要消毒
  4. 少量多餐,但是不可以餵上一餐冷的、剩的奶
  5. 不需急著斷奶,安排小貓在2個月大離乳即可

奶貓幼貓罐頭飼料怎麼挑?胡亂挑選小心貓咪營養不良

幼貓飼料挑選

首先在選擇幼貓吃的罐頭與飼料時,不可以直接選擇成貓專用的類型,因為幼貓在成長時需要更多的營養,直接選擇成貓的食品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

幼貓奶貓在離乳之後,就可以開始餵食罐頭跟飼料,不過在購買食品的挑選上,除了口味的考量外,更重要的是選擇足夠營養、標示幼貓專用的飼料,並且選擇含肉量高、鈉含量較低的罐頭與飼料比較好,這類的食物對貓咪的健康負擔低、營養價值大,對貓咪的健康而言是最好的選擇。

幼貓奶貓餵肉泥可以嗎?注意要兼顧口感與營養

很多飼主在看到小貓咪可愛的模樣時,都忍不住想用肉泥或零食來討好牠們,增進彼此的親近感。然而給幼貓吃肉泥其實需要留意多項重點,包括餵食量、營養均衡以及挑食習慣等,才能確保牠們在成長過程中獲得完善的照顧。

幼貓吃肉泥
  1. 肉泥的特性:好入口但營養不足
  • 容易消化:肉泥質地細膩,對幼貓來說不需要咀嚼,能更輕鬆消化。
  • 非正餐選擇:市售肉泥多半調味較重,且營養配比並不完整。若把肉泥當主餐長期餵食,幼貓可能出現因為營養不良或鹽分過高、調味過度,而引發的身體不適症狀。

重點小提醒:要控制好肉泥的餵食量,並確保幼貓充足飲水,避免對腎臟造成負擔。

  1. 當零食無妨,但要小心「挑嘴」
  • 偶爾餵食:作為零食或獎勵,肉泥並非不能給幼貓吃,但應該偶爾、少量,切勿讓幼貓產生依賴。
  • 避免挑食行為:若幼貓太喜歡肉泥,將來可能拒絕飼料或罐頭,成為「挑嘴貓」。這不只增加飼主的餵養難度,也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
  1. 主餐建議:幼貓專用飼料與罐頭
  • 優先選擇幼貓配方:成長中的貓咪需要更高比例的蛋白質與必需胺基酸,建議選購符合 AAFCO / FEDIAF 等營養標準的幼貓專用飼料或濕食罐頭。
  • 必要時添加補品或奶粉:若幼貓需要額外營養,可在獸醫師或營養師建議下,選擇合適的補品或奶粉,補足發育過程中的需求。
  1. 如何挑選安全的肉泥?
  • 成分單純:盡量選擇添加物少、調味料少的產品,避免攝取過多鹽分或人工香料。
  • 適度餵食:清楚包裝標示,依幼貓體重與年齡控制餵食量。
  • 觀察幼貓反應:觀察吃完後是否有不適、過敏或排便異常,若有異狀應立即暫停餵食,並詢問專業人士。

雖然肉泥很適合幼貓短期或少量補充,但不可以替代主餐食用;除了留意餵食量,也要關注幼貓的飲水量及整體營養均衡。若想維持貓咪長期健康,還是以幼貓專用飼料、罐頭或濕食為主餐,再搭配適量零食或補品,如此才能讓小貓咪既能享受美味,也不會陷入營養不良或挑食的窘境。

幼貓奶貓可以洗澡嗎?小貓抵抗力弱要注意

剛出生不久、體型太小的幼貓與奶貓不建議幫牠們洗澡,因為牠們維持體溫不易、容易失溫,如果真的有需要幫牠們做清潔,以毛巾沾溫水擦澡就好,到了約兩個月大以後,如果身體健康與發育狀態良好,可以再嘗試幫貓咪洗澡,但要記得小心不要讓小貓嗆到,並且要動作輕柔、不要嚇到小貓,以免日後貓咪對洗澡的印象不好,對洗澡極為抗拒。

在幫貓咪吹毛時,注意以下 3 點:

  1. 溫度不可以調太高
  2. 吹風機不要離貓咪太近
  3. 吹風機如果聲音大,可以用慢風或是小風吹

奶貓無法自主排泄,需藉由母貓或人工刺激

奶貓排泄

新生奶貓因神經肌肉尚未發育,無法自行排尿或排便,必須靠母貓舔拭或人工刺激以促進排泄,若奶貓缺乏刺激排便,可能引起便秘甚至危及生命。

我會建議可以這麼做:

  • 刺激方法:使用溫熱且乾淨的不含酒精濕毛巾或濕紙巾,以畫圈方式輕柔按摩肛門與生殖區域。
  • 頻率與力度:每次約1分鐘(約5–8次輕按),一天進行4~5次。
  • 觀察排泄情形:只要小便正常且3~5天內有大便,無需過度擔心;若超過3天無大便或出現異常狀況,建議立即與獸醫師聯繫。

幼貓多大可以驅蟲?貓咪驅蟲對健康很重要

目前AVMA(美國獸醫師協會)建議新生幼貓2-3週大可以開始驅蟲,因為幼貓常接觸母貓、容易接觸到污染源,所以一定要記得趕快與獸醫師討論他們的驅蟲計畫!

滴劑型驅蟲藥,怎麼使用?

  • 為了避免貓咪舔食,建議點在貓咪的肩頰骨中間、後頸下方處
  • 撥開貓咪毛髮後再滴入藥劑
  • 如果貓咪排斥滴劑味道,可嘗試其他品牌或與醫師討論口服形式
  • 目前有些滴劑型驅蟲藥功能全面,使用後不需再額外使用內服型驅蟲藥

幼貓多大要準備打疫苗?

幼貓疫苗

幼貓在滿6週大之後,就可以開始準備打貓咪疫苗了,至於施打的疫苗種類,需要與獸醫師討論,視需求以三到五合一都可以幫貓咪注射,而後約每劑間隔一個月幫貓咪注射第二、第三劑的三到五合一疫苗,並且在中間還可以穿插狂犬病疫苗的注射。

延伸閱讀:

幼貓何時發情?哪時候可以結紮?

幼貓發情結紮

貓咪多大會開始發情你知道嗎?比很多沒有養過寵物的人想像中來的更早,幼貓最早在4個月大的時候就可能開始有發情的特徵,遲一點普遍也會在6-12個月大的時候開始發情。

貓咪發情時雖然通常會更加的親人、喜歡被拍屁股,但是缺點是會持續性的嚎叫好幾天,並還會比較收不住手、容易抓傷人;如果是母貓的話,若是稍有不注意偷跑出去玩,或是跟其他公貓見到面,甚至有可能懷孕,過幾個月就生下了一堆小貓。

貓咪什麼時候就可以結紮了呢?公貓約在4個月大之後,母貓則約在6個月大,實際情況還須視貓咪的發育狀況才能判定,上述只是一個粗判時間;另外母貓在發情期間並不適合作結紮,因為發情期間母貓的生殖器會因發情而充血,增加手術難度與風險,所以一般獸醫師會等母貓發情結束再做結紮。

幼貓怎麼訓練用貓砂?我們可以怎麼做?

對有些天使貓來說,使用貓砂是不需要特地訓練的,反而排泄埋沙是本能,如果不提供貓砂給貓咪使用,貓咪有可能會出現不願排泄或是四處亂拉的情況;而如果是原本會使用貓砂的幼貓,突然不使用貓砂了,就要注意是否有發情或是尿道炎等等的健康特殊狀況,如果都沒有再來尋找是否有特殊原因。

要訓練幼貓使用貓砂只需要做到以下三點,通常就能讓貓咪開始有用貓砂的習慣了。

  1. 準備足夠、合適的貓砂盆與貓砂

在貓咪會經過、不是人類會一直經過的地方,準備貓砂與貓砂盆;為了避免貓咪第一次不懂怎麼使用,建議剛開始買構造簡單的無頂貓砂盆就好。記得貓砂盆尺寸要大於貓咪本身,讓貓咪在貓砂盆裡足以轉身;貓砂的量也要足夠,確保能夠埋住貓咪的排泄物(建議至少5公分厚)。

  1. 讓貓砂盆中有貓咪自己或是貓咪自己排泄物的氣味

一開始如果有將貓咪關龍,準備一盆貓砂放在籠子裡,貓咪通常自己就會知道貓砂的用途,因為貓咪比較愛乾淨,不太會將排泄物拉在外面,如果氣味太重沒有東西遮擋,貓咪自己也會不喜歡;但如果是沒有關龍的情況,除了第一點說的貓砂與貓砂盆準備外,我們還可以將貓咪以前的排泄物,放一些些到貓砂盆之中,這樣貓咪大多就會自動開始在貓砂盆中排泄,接著漸漸養成習慣。

  1. 帶著貓咪去使用、學習使用貓砂

如果貓咪是親人可觸碰與擁抱的,可以輕輕抓著貓咪的手去扒拉貓砂,讓貓咪習慣貓砂的觸感,這麼做有助於觸發貓咪挖東西與掩埋排泄物的天性。若家裡有養其他早就會使用貓砂的貓咪,有時光是看著別的貓咪使用貓砂,幼貓就可以自己學會了,但這種情況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貓砂盆數量是否足夠」與「貓砂盆是否有保持乾淨」,若是貓砂盆長期數量不足或不乾淨的情況,很可能會影響到幼貓的排泄,導致幼貓出現不願排泄或不願使用貓砂盆的問題。

幼貓不親人怎麼辦?

幼貓不親人

對很多養貓人來說,受到貓咪的青睞可以說是一種夢想,但是這個夢想是可遇而不可求,而且更是一個不可以急得過程,接著就來回答這個養貓新手常常會問的問題吧!

幼貓不親人的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誘捕回來的貓咪身上,這種貓咪對人比較警戒,如果是在尚未建立信任感時就捕捉到,後面要走的路可能很漫長。

大多數貓咪基本上都可以被人類進行訓練,讓貓咪習慣人類的存在,但是訓練的過程不可以急,並且還要循序漸進;但是就像人類有著各種個性一樣,也有的貓雖然可以不怕人,但卻也不親近人,能偶爾跟人互動卻不會撒嬌,這是無法去強求的。

如果貓咪一開始比較怕人,或是因為來到新環境還無法放鬆,可以先讓貓咪在角落關籠,並在籠子上的一部分覆蓋著一層布,讓貓咪有一定的隱私與安全感,接著可以偶爾看著貓咪,在不接觸的情況下與貓咪互動,或許貓咪這時候還會對著你哈氣,但請飼主不要氣餒,隨著每天互動的次數增加,只要沒有操之過急、讓貓咪造成不快的印象,貓咪就會發現你沒有威脅,而且還會帶來食物,漸漸的就會願意試著與你互動了。

這個過程或許會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每隻貓咪放下戒心的時間並不一樣,但是這幾乎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如果想要縮短這個訓練的花費時間,可以試著餵肉泥或是一些小零食,會讓貓咪更快喜歡上你喔!

要讓貓咪喜歡上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貓咪對你有好的印象,也就是看到你就聯想與連結到好事,所以不要太急、太激動,或是一直想強迫貓咪去做牠還不太喜歡的事情,只要偶爾在牠靠過來的時候安靜地、慢慢地摸摸牠,或是在牠過來的時候餵點零食、鼓勵牠,都會讓貓咪更加喜歡你的存在。

幼貓一直叫代表什麼?太黏人是甜蜜負擔

幼貓一直叫

如果剛帶回家的幼貓一直叫,通常是以下三種情況之一:生病、發情與焦慮。

遇到前兩種情況的應對方法,我已經在前面教給大家了,但如果是貓咪心理的因素,我們該怎麼處理呢?

如果是貓咪不親人,因為還不適應環境而喵喵叫,那給予貓咪一個隱私、舒適的單獨環境,能有效的緩解這種問題,像是一個帶有隔音、吸音功能的貓窩就很棒;可是如果是幼貓太黏人,看不到人就叫個不停,就會比較麻煩了。

有些人的做法是養複數的貓咪,讓貓咪轉移注意力與依賴心,不過我建議可以採取漸進式的戒斷方式,不需要用過激的反應應對,過段時間貓咪就不會那麼焦慮了。

首先是讓貓咪嚎叫沒有關係,而我們可以一開始先消失一下子,回來的時候再給貓咪鼓勵與獎賞,然後慢慢地拉長消失的時間,讓貓咪逐漸開始習慣,一開始十幾分鐘就好的,不需要太久免得貓咪無法慢慢習慣,等貓咪習慣之後再開始增加時間;可是要記得不要在一回家後就馬上跟貓咪互動,這會讓貓咪覺得 沒看到你 等於 你不在 ,比較難習慣你不在家的時間,如果你在家時也讓貓咪會去做自己的事,貓咪也會比較能習慣你不在家、沒有跟你互動的時間。

在訓練貓咪習慣不要那麼黏人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放一些讓貓咪放鬆的音樂,或是開著有人聲的聲音給貓咪聽,這些能有效的讓貓咪的精神平靜下來,還可以使用一些讓貓咪安心的氣味,費洛蒙或是木天蓼之類的都可以考慮,漸漸地在貓咪習慣之後,貓咪就不會再一直叫了。

但要特別提醒的是不要去處罰貓咪,貓咪大多時候不太能理解處罰的原因與意義,尤其是這種比較複雜的情況,我們只是希望貓咪不要太過黏人或是一直叫,而不是希望貓咪未來都不親人或是不張口,如果因此就去處罰貓咪,有可能讓貓咪對你或是對人類的印象不好,將來變得比較不親人。

幼貓一直咬人怎麼辦?

幼貓咬人

這裡說的不是貓咪還很驚懼的抓咬情況,那種情況隨著貓咪開始習慣新環境與跟人類相處的生活,就會逐漸地變好、減少發生的頻率,我們說的是幼貓開始習慣啃咬人類時,我們該怎麼辦?

對貓咪們來說,互相啃咬本來就是一種常見的遊玩方式,但根據啃咬對象給自己的回應,貓咪會一點一點的學習、調整啃咬方式,假設是幼貓啃咬了另一隻貓咪,而另一隻貓咪不高興的打回去,那幼貓就會學到這樣做或是這個力道是不行的,下次會改變做法。

要讓幼貓改掉咬人的習慣,我們需要知道與做到以下 5 件事!

  1. 確認貓咪是否身體不舒服或是正在換牙。
  2. 準備貓抓板或其他玩具,讓貓咪放電、轉移注意力。
  3. 不要用手腳去跟貓咪玩耍,以免貓咪習慣去啃咬人類手腳。
  4. 如果貓咪已經會主動啃咬人,不要過度反應、盡量冷漠處理,讓貓咪覺得無聊。
  5. 減少與貓咪互動的頻率,尤其在貓咪咬人後不要理牠,讓牠知道你不喜歡這樣。

只要做到以上這些事,貓咪就比較不會出現咬人的行為,成為一隻文靜優雅的貓咪了!

幼貓關籠多久才可以放出來?

幼貓關籠

關籠所需的時間並沒有一個一定的數字,也有人是完全沒有將貓咪關籠,就將貓咪開放式的直接養在家中,所以關籠並非一定必要,但也是會有一些特別的好處。通常如果是親人的貓咪,最長約關籠一周即可;但如果是安全還比較無法自理的幼貓,或是不親人、焦慮有攻擊性的貓咪,關籠2-3周也差不多就可以了。

首先如果你的貓咪是來自野外捕捉,這時候你的貓咪身上可能還帶著一些跳蚤、寄生蟲,四處亂跑會將你的家裡弄得髒亂不堪,容易造成人類生病或是過敏,關籠有助於保持環境整潔與觀察貓咪健康,但是請務必於籠中放置小型貓砂盆,還有一些供貓咪休息、放鬆用的墊子(也可以用舊衣服代替);再來初入新環境的貓咪會比較緊張,可能會出現攻擊性與奔跑、躲藏等行為,給牠一個籠子能讓牠感覺到有安全感、比較快能冷靜下來,我們也能防止貓咪在新環境中,因為不適應而傷到自己或是別人。

在關籠的過程中,我們也能隔著籠子跟貓咪進行一些讓貓咪更習慣人類的互動,比如餵食肉泥等等,如果貓咪對於人類還是會哈氣,也不要去強迫摸貓咪,只要不表示對貓咪的攻擊性,讓貓咪理解到你是安全、友善的,在給予貓咪足夠的時間後,就算貓是傲嬌的生物,即便不會黏人但至少也會放下戒心,慢慢地會試著與人親近。

如果是比較親人的貓咪,尤其是購買來或是認養來的,是可以考慮不關籠的,但我還是會建議要給貓咪一個隱私的空間(像是貓窩),避免貓咪在我們看不出來的地方,累積了壓力導致產生心理疾病;不過如果是幼貓,家裡又無法徹底收拾、有危險或貴重物品的話,還是建議在出門後暫時關籠,以免貓咪發生意外,不管是傷到物品或是貓咪自己都有可能。

另外籠子的大小請根據貓咪的體型來選擇,奶貓的話當然就不用特別挑選,只需要注意籠子的乾淨即可;但幼貓就盡量挑選雙層高度的籠子,讓貓咪有較大的活動空間;成貓則至少挑選能讓貓咪轉身、活動筋骨大小的籠子。

貓咪不是一個應該關籠飼養的動物,牠們需要一定的活動空間與社交互動,長期關籠飼養除非空間夠大、有讓貓咪足夠的活動空間,並且也偶爾會讓貓咪出來活動身體,否則貓咪就一定會出現嚴重程度不一的心、生理問題;關籠只是給貓咪的安全一個暫時的保護傘,不是一個永久的小型監獄,飼主在蒐集資料、評估情況後,可以再自己思考、下定論,看看自己是否有將貓咪暫時關籠的需求。

不想貓咪長大讓你頭痛,從小就要開始社會化

有些貓咪在長大過程中,很容易養成一些讓飼主頭痛的壞習慣,其中就包含有半夜奔跑、啃咬飼主的手腳、對人有攻擊性、沒有養成固定地點排泄等等,但其實這些事情都可以透過教育、訓練來克服,讓貓咪學會「社會化」,也就是如何與其他人、其他動物相處。除了極少數個性強烈的貓咪外,大多數的貓咪都可以透過在幼年期的訓練,成為乖巧、聽話又黏人的貓,相反的如果等性格與習慣穩定下來,想要矯正就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如果飼主有意願與時間,不妨多花點時間與成長中的貓咪相處,並教導貓咪日後該如何表現自己的各項行為,就像一個貓媽媽一樣,這樣能避免將來很多可能會發生、會讓人很頭疼的困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