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養貓教學完全指南|獸醫Emily教你從奶貓到成貓日常照顧、花費與注意事項!


新手養貓,你是否也有這些疑問?「新手養貓要準備什麼?」、「養貓到底會不會很麻煩?」、「貓咪亂尿尿怎麼辦?」
這是一篇結合 獸醫 Emily 專業視角與第一線飼主互動所整理的實用指南,結合她超過 6 年在臨床、品牌顧問與講師現場累積的實務經驗,以及與數百位飼主交流的觀察與反思,從養貓用品清單、行為判斷、租屋空間配置,到健康照護與情緒問題,一次解答新手飼主最常見的焦慮與疑問。
照顧貓咪不是一場考驗,而是一段可以更有自信、更有愛的旅程。就算是第一次養貓,也可以安心踏出第一步。讓我們一起開始吧!

新手養貓前,該先做哪些準備?
養貓不是只要買齊用品就好
- 責任感>物品準備:貓咪平均壽命9~17年,養他就像迎接一位長期室友。
- 觀察力,要從第一天開始培養:新手最常忽略的,就是定期健檢與健康異常徵兆。
新手養貓必備清單|不買錯、不多買
- 飲食用品:主食罐/乾飼料、水碗、食碗
- 清潔用品:貓砂盆、貓砂、鏟子
- 生活用品:貓跳台、貓窩、貓抓板、外出籠
- 醫療&護理用品:驅蟲藥、指甲剪、梳子、牙刷、醫療紀錄夾
- 玩具類:逗貓棒、貓玩具
- 安全設備:防護欄、或紗窗鎖、門縫封條
如何打造貓咪安心人也舒適的的人寵共享生活空間?
小宅租屋族也能打造安心環境
- 食物與水分開放置:符合貓咪分區習性,提升飲水意願,避免水源污染與氣味干擾。
- 貓砂盆避開噪音源(如洗衣機、吹風機)
- 預留垂直空間:跳台、吊床、書櫃最上層
- 隱私角落:紙箱、簾子後的小空間都能用
- 除臭產品/設施:選擇無香料、低敏、標示「可用於寵物環境」的抗臭噴霧,或使用空氣清淨機,讓小宅也能保持空氣清新,貓咪安心、人也舒適。
多貓家庭加碼
- 「貓數+1」的貓砂盆數量原則,減少緊張與競爭
貓咪健康照護入門|健檢、疫苗、驅蟲一次懂
領養貓咪後的第一步,不只是準備好食物與玩具,更重要的是:健康檢查與基礎醫療處置。這不僅能保障他們的健康,也能讓你更安心地開啟共同生活。
領養貓咪後,第一次健檢要做什麼?
無論是幼貓或成貓,首次健檢建議在回家後一週內完成。常見的檢查內容包括:
- 全身理學檢查(體溫、體重、眼耳口鼻、皮膚與毛髮、腹部觸診)
- 糞便檢查(腸道寄生蟲)
- 血液快篩(貓愛滋 FIV/貓白血 FeLV)
若需要,也可能進一步安排其他血檢、X光或超音波等檢查
貓咪疫苗與驅蟲怎麼安排?
初始疫苗套組(貓三合一)
- 預防貓瘟、貓卡里西、貓皰疹三種核心病毒。
- 幼貓建議 6–8 週齡開始施打,每隔 3–4 週再打一劑,打滿三劑
- 每1-3年追加一次加強劑
體內驅蟲:預防蛔蟲、鉤蟲、球蟲等,每 1–3 個月一次
體外驅蟲:預防跳蚤、壁蝨,可搭配滴劑、項圈或藥浴
延伸閱讀:貓咪疫苗不打可以嗎?獸醫告訴你貓咪疫苗的種類與功能
貓咪健檢、疫苗、驅蟲要花多少錢?
實際費用會根據地區、動物醫院規模、健檢項目內容與使用的藥品或疫苗品牌而有所不同。每間動物醫院投入的人力與設備成本也不盡相同,因此價格會有一定的浮動。建議飼主可在就診前先詢問診所的費用範圍,選擇適合自身需求與預算的方案。
Emily 提醒
領養只是開始,真正的責任,是在你帶他回家以後。透過定期健檢與疫苗預防,你能讓貓咪少生病、少痛苦,也能更安心地一起生活很久很久。
貓咪什麼時候結紮最好?有哪些方式可以選?
貓咪該不該結紮?什麼時候做最好?有沒有不用開刀的方式?這些都是新手飼主最常問的問題。根據2024年WSAVA世界小動物獸醫是協會的指引結紮的目的是預防疾病、穩定行為、提升生活品質,但「怎麼做、什麼時候做」應根據每隻貓的年齡、健康與生活環境來個別評估。
為什麼要幫貓咪結紮?
預防重大疾病:
- 公貓:避免睪丸腫瘤、降低前列腺疾病風險
- 母貓:避免子宮蓄膿、降低乳腺腫瘤發生風險(乳腺腫瘤特別提醒:母貓有 85–90% 機率是惡性,越早結紮風險越低)
行為改善:
- 公貓:減少噴尿
- 母貓:發情時整天叫、焦躁、跳窗
什麼時候幫貓咪結紮?
- 貓咪建議年齡:2~6 個月,無論是否已發情都可進行
- 結紮前建議完成基礎健檢與疫苗,並與獸醫討論體重、發育狀況是否合適
- 若同時有乳牙滯留、建議一併處理,減少麻醉次數與風險
養貓到底要花多少錢?讓你安心又省錢的花費預估表
平均每月花費速查表(一隻貓)
項目 | 內容 | 每月平均費用 |
---|---|---|
飲食 | 乾飼料 / 罐頭 / 零食 | NT$1,000-2,000 |
貓砂 | 礦砂 / 豆腐砂 / 木屑砂 | NT$500–1,000 |
日常保健品 | 情緒紓緩保健品、魚油/磷蝦油、益生菌(視毛孩情況提供) | NT$500–1,000 |
醫療 | 健檢、疫苗、驅蟲 | NT$600–1,000 |
自備貓咪醫療基金 | 因應急診、受傷、誤食 | NT$500–1,000(預存) |
延伸閱讀:寵物磷蝦油與Omega-3:毛孩健康益處與最佳選擇
寵物保險要買嗎?或許你可以嘗試自備貓咪醫療基金
這是很多新手飼主常會問的問題,但其實答案沒有絕對對或錯。該不該買寵物保險,應該根據貓咪的健康狀況、家庭預算與你能承擔的風險程度來討論。
如果你擔心突發醫療支出、又希望多一份保障,保險可以幫你分攤重大事故或手術費用的壓力。但每張保單的保障範圍、理賠條件和申請流程都不盡相同,有的甚至不包含慢性病、預防性處置或已知疾病,所以在投保前一定要詳細了解內容。
另一種做法是:建立一筆「貓咪醫療基金」,就像存緊急備用金一樣,每個月固定預留一筆金額(例如 NT$500–1,000),當毛孩真的需要醫療時,就能靈活運用,提前準備,會讓你照顧起來更安心、更有選擇權。
小宅×租屋族怎麼養貓?空間與生活不衝突技巧
- 可移動設備最彈性:跳台選吸盤式或可折疊
- 與房東溝通最重要:簽養寵協議、保持環境整潔
- 貓咪要的不是面積大,而是「能選擇」
- 利用「垂直空間」:讓貓向上走,不向外逃
從零開始也不怕|獸醫 Emily 的新手養貓心法
與其追求完美,不如學會觀察與回應他的需要。
- 養貓,是對生命的承諾,而不是流行
- 每隻貓都是獨立個體,不用照搬網路模板
- 照顧他,也是認識自己的過程
🎥 看 獸醫Emily 講給你聽|獸醫Emily Youtube 頻道
新手養貓 常見的12個問題
Q1.新手養貓需要準備哪些基本用品?
建議先備好貓飼料、飼料碗、水碗、貓砂盆與貓砂、運輸籠、磨爪板、玩具與基礎醫療用品(如除蟲藥、疫苗計畫)&安神產品。這些能幫助貓咪更快適應新環境,也讓照顧過程更順利。
Q2.新手養貓一個月平均要花多少錢?
日常平均支出約 NT$2,000~3,000 元,初期(前3個月)會因採買用品、健檢與疫苗支出提高,建議預留約 NT$8,000~12,000 作為起始預算。
Q3.租屋族能養貓嗎?會不會被房東趕?
選擇寵物友善租屋是第一步。養貓前要簽訂書面同意書、加裝防護網,也可在搬入前主動溝通照顧方式,降低房東疑慮。
Q4.什麼時候幫貓咪結紮最好?
貓咪2-6個月大就可以結紮,幫助預防發情行為與未來生殖系統疾病。如果是收編的流浪貓,也可以視健康狀況由獸醫師評估安排手術時間。結紮前請確保完成基礎健康檢查,手術後則需細心照護與恢復觀察。
Q5.貓咪不喝水怎麼辦?
不是每隻貓都愛喝水,但可透過使用流動飲水器、多處擺放水碗、增加濕食比例(如主食罐)來提升飲水量。注意是否有頻尿、排尿困難等異常情況。
Q6.貓咪亂尿尿、不進貓砂盆怎麼辦?
可能原因很多,像是環境變動、貓砂盆位置不佳、或家中出現新成員,都可能讓他用尿尿表達焦慮。建議從行為+健康兩面檢查,必要時尋求獸醫協助。
Q7.抓沙發、破壞家具有救嗎?
貓咪天生就需要磨爪,給他合適的抓抓板(材質、角度、位置都要對)。記得:不是壞習慣,而是本能沒被滿足!
Q8.不親人、不讓摸,是不是我不夠好?
並不是你不好,而是信任正在建立中。每隻貓的性格不同,有些需要更長時間建立關係。請給他安全感與選擇權,讓他主動靠近,而不是強迫互動。
Q9.搬家或環境改變,貓咪焦慮怎麼辦?
環境變化是貓咪壓力來源之一。建議提前準備「安全角落」或熟悉氣味的物品,搬家後也要維持原本的用品與規律,讓他有適應空間與時間。
Q10.貓咪半夜爆衝不睡覺,白天一直睡?
貓是夜行性動物,但你可以透過白天多互動、安排規律玩耍時間,慢慢調整他的作息節奏。累了的貓,晚上就比較不會發瘋啦!
Q11.新貓進家裡,原本的貓變兇了怎麼辦?
請避免直接讓貓見面,一定要「分區隔離 → 氣味交換 → 間接互動 → 見面」,循序漸進建立共處關係。快狠準的見面只會造成情緒炸裂。
Q12.貓咪舔毛舔到禿,是壓力還是皮膚病?
可能兩者皆是。壓力型舔毛(如孤單、搬家、無聊)會有特定區域;但若皮膚紅腫脫屑,就要懷疑皮膚病。建議拍照記錄+就診釐清。
延伸閱讀與推薦課程|讓你更有信心照顧毛孩!
更多文章:新手養貓照護
想一次搞懂貓咪的日常照護與行為判?歡迎參加 獸醫Emily 新手貓奴線上課程。
關於|獸醫 Emily

陪你一起懂毛孩的獸醫師
嗨,我是獸醫 Emily,台大獸醫系畢業。
過去 6 年,我在臨床、藥廠與營養品牌擔任獸醫、講師與顧問,累積超過 300 場講座經驗。我相信,照顧毛孩不是靠直覺,而是需要正確的知識與陪伴。透過影片、文章與課程,我希望讓你在每個照護選擇中,更有信心、更不孤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