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皮膚病很難好?獸醫 Emily 解析常見皮膚病症、治療方向、顧皮膚日常撇步


皮膚疾病是狗狗到獸醫院的最主要原因,佔臨床病例的 15-20%。
狗狗的皮膚病與症狀有多種類型,疾病會產生的症狀可能還很相似,有些則是由其他皮膚疾病併發,皮膚病雖不影響生命危險,卻難好,且容易復發。
本篇 Emily 從專業獸醫師與資深飼主的角度,陪大家梳理對狗狗皮膚病的認知,檢視還有哪裡可以做得更完善:到底家中狗狗是受什麼疾病與原因的困擾?飼主能怎麼與獸醫師配合,讓診療更順利?平常要注意什麼事才能顧好狗狗皮膚?

繼《都市養貓全攻略》好評開課後,如果你也期待狗狗版,歡迎填寫《都市養狗全攻略》問卷,讓我們更了解你的煩惱、需求與期待。
狗狗皮膚病可能出現的症狀
有皮膚問題的狗狗,通常會出現以下症狀:
- 頻繁搔抓、舔舐
- 發紅、丘疹
- 突起、腫塊
- 異味、油膩
- 局部/全身性/對稱性脫毛
- 皮屑、結痂、鱗片
- 皮膚變色、色素沉澱
- 汁液滲出、流膿、潰瘍
狗狗皮膚病 2 大病因

狗狗的皮膚病與症狀有多種類型,且疾病之間有許多症狀是很相似的,有時還可能是其他疾病間接導致,但大致可區分為 2 大病因:原發性(primary cause)與繼發性(secondary cause)。
一、原發性皮膚病因
- 過敏:也就是身體對外來物反應過度,此過度免疫的情況有 3 類可能因素:跳蚤過敏、食物過敏、異位性皮膚炎
- 全身/系統性疾病造成:庫欣氏症、甲狀腺低下(不會癢,但對稱性的脫毛是症狀之一)
以上是常見的,但也有其他不常見的,譬如有一些可能其實是腫瘤,因此還是要經動物醫院的檢查來確認。
二、繼發性皮膚病因(次級因素&感染等等)
繼發性可以理解為來自原發性,由於皮膚狀態和免疫功能受損,導致原本居住在皮膚上的微生物(細菌和酵母菌)過度生長。原發性的過敏性皮膚炎引發的其他皮膚問題就屬於繼發性病症。
認識狗狗常見皮膚病種類
1. 異位性皮膚炎(CAD, Canine Atopic Dermatitis)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與遺傳有關的慢性皮膚病,屬於過敏性皮膚炎的一種,通常在 6 個月到 3 歲時發病,且症狀持續。
目前尚未鑑定出明確的致病基因,有許多複雜因素交互影響,包括遺傳、環境過敏原、免疫失調、表皮屏障功能障礙、皮膚微生物菌群失衡,因此無法透過基因篩檢或育種計劃根除。
症狀好發在臉部、耳翼、耳道、腳掌、腋下、腹側和腹股溝部位,一開始只有局部發炎、搔癢,後蔓延到全身,導致自殘性脫毛、皮屑、結痂色素沉澱和苔癬化(皮膚變厚、變粗糙),往往還會伴隨微生物感染、紅斑(erythema)、丘疹等皮膚問題。
2. 過敏性皮膚炎
與過敏原的接觸就是引發過敏性皮膚炎的主因,狗狗的過敏原大致分為環境過敏與食物過敏。症狀表現與異位性皮膚炎相像。
狗狗有過敏性皮膚炎,不代表他就是異位性皮膚炎。
不過,在非跳蚤引起的過敏性皮膚炎中,有 70-90% 為異位性皮膚炎,而食物引起過敏的犬隻實際僅佔 10-30%。
3. 細菌性感染
正常的狗狗皮膚本身就有細菌,但細菌一旦過度滋生,加上狗狗免疫力低落時,皮膚就容易發生細菌性感染,屬於狗狗皮膚問題的常見原因之一。
與細菌感染相關的皮膚病症:
- 濕疹:感染部位會因為被舔舐,毛髮稀疏、糾結、濕濕的。
- 趾間炎:腳趾之間會出現紅腫、異味,嚴重時會有膿包、出血,狗狗因疼痛走路時會跛腳,趾間炎的不適感讓狗狗舔腳情況加劇。
- 膿皮症:通常為葡萄球菌感染。紅腫、膿包、異味、結痂、皮屑、引發毛囊炎都是常見症狀。
- 犬皮屑芽孢菌感染:酵母菌的一種,正常皮膚就會有,過度滋生會讓狗狗出現明顯皮脂油味、少量的皮屑和掉毛,但不會禿毛。
4. 黴菌感染
黴菌感染又俗稱「癬」,屬於真菌感染,跟疥癬蟲無關,易在環境中傳播,人類也可能被感染,有不同類型的黴菌,有些會癢,有些不會。
主要感染狗狗的病原是犬小孢子黴菌,全身部位都可能出現皮屑、脫毛的症狀,周圍還可能有小紅疹,但幾乎不會有搔癢。
主要透過接觸感染發生,接觸到患病動物、被污染的用品如玩具、衣服、籠子、地毯都有感染風險。
5. 外寄生蟲感染
會導致狗狗產生皮膚症狀的寄生蟲主要像是跳蚤、壁蝨、蟎蟲。
- 跳蚤:跳蚤的叮咬會讓狗狗感到劇烈搔癢,導致脫毛、抓傷、過敏反應。
- 壁蝨:壁蝨透過口器刺穿、吸附在狗狗皮膚表面,吸血過程容易傳播病原體,引發艾莉西體、萊姆病等疾病。
- 蟎蟲有不同種類,常見有:
- 疥癬蟲(疥蟎):會有瘙癢、脫毛的症狀,且具傳染性,容易傳染給其他犬隻。
- 蠕形蟎蟲:正常皮膚就會有蠕形蟎蟲,但在免疫功能低下的狗身上,例如幼犬或因疾病影響免疫功能的成犬,蠕形蟎蟲可能會過度生長,導致毛髮脫落,尤其眼睛和腳周圍部位。
6. 脂漏性皮膚炎(皮脂漏症)
皮脂腺分泌異常,導致大量皮屑、明顯異味、油膩感,容易伴隨前面提到的細菌性感染、黴菌感染問題。
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狗狗容易引發皮脂漏症,內分泌失調也是潛在原因之ㄧ,也有可能受到寄生蟲、細菌及黴菌感染後導致。
狗狗皮膚病獸醫如何診治?

- 辨別、定義病灶:判斷病灶型態(例如膿包、丘疹)、分布範圍(局部、對稱、皺摺處)、嚴重程度(表面、淺層、深層)。
- 了解病史:透過問診,獸醫師可以獲得更多現場看不到的資訊,有助於診療方向的擬定,所以飼主平時可以記錄狗狗的異常狀況,這樣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資訊。
- 遇到皮膚疾病的狗狗,以下檢查是常見的選項,獸醫師則會根據臨床表現選擇檢查哪些項目:
- 皮膚刮片(skin scraping):深層皮膚刮片是診斷螨蟲(如 Demodex spp.)的首選方法,靈敏度高於拔毛檢查。若臨床懷疑但刮片陰性,建議進一步檢查。
- 拔毛檢查(trichography):適用於毛囊疾病或局部脫毛,對於廣泛性或複雜性螨蟲感染也有輔助價值。
- 細胞學檢查(cytology):包括壓片、膠帶貼片等,用來檢查細菌、酵母菌(如 Malassezia)及炎症細胞,對於膿皮症、酵母菌性皮膚炎等診斷有重要意義。
- 真菌培養與直接鏡檢:對於懷疑皮膚癬菌感染(如 Microsporum canis)時,進行毛髮直接鏡檢及真菌培養,或使用 ELISA 輔助診斷。
- 皮膚活檢(biopsy)與組織病理學:對於疑難、慢性或懷疑免疫介導、腫瘤性皮膚病變時,需進行活檢以明確診斷。
- 伍氏燈檢查:可輔助診斷某些真菌感染(如部分 Microsporum canis)。
- 血清學檢查:如懷疑過敏性皮膚病或特定感染時,可進行血清過敏原或特定病原體的 ELISA 檢查。
- 常見的藥物選擇:藥物選擇,會根據病因決定,以下是常見選項
- 淺層細菌感染:含 miconazole, chlorhexidine 等洗劑(例如麻辣洗)
- 深層細菌感染:口服抗生素,如 cephalexin, amoxicillin-clavulanate(會依據細菌培養及藥敏結果來做選擇)
- 異位性皮膚炎:
- 口服類固醇、免疫抑制劑(ciclosporin)、JAK 抑制劑(oclacitinib,口服 APOQUEL 安癢快)、抗 IL-31 單株抗體(lokivetmab,針劑Cytopoint® 安逸膚),都是可能的選項,通常會依照嚴重程度,跟個體反應來決定與調整。
- 必需脂肪酸補充(omega3 和 omega6):幫助調節免疫反應跟發炎介質(cytokine)的生成,同時,強化皮膚屏障。臨床研究顯示,補充必需脂肪酸可減輕犬異位性皮膚炎的臨床症狀,包含搔癢和皮膚病灶,並可能可幫助減少類固醇的用量。
飼主可以提供什麼資訊,幫助獸醫師的診斷?
皮膚病導致的症狀相像,有些皮膚問題背後問題複雜,無法立即判定疾病種類是很正常的,要準確診斷病因,獸醫師會需要盡可能的了解病史,有助於排除一些疾病,並進行相應的身體檢查,最後才能制定適合狗狗的治療方向。
以下是飼主可以先大致思考的問題清單(愈完整愈好,真的不清楚也不用太擔心):
- 出現哪些症狀?症狀最先發生的部位,以及具體的異常行為?例如:舔、抓、摩擦、咬。
- 皮膚狀況發生的時間、季節?持續多久了?
- 皮膚病開始的年齡?有些疾病好發於特定年齡的狗狗。
- 皮膚問題的可能起因和進展。例如:一開始偶爾抓癢,後來抓癢變頻繁,有皮屑、結痂、出現異味等等。
- 狗狗之前接受過哪些治療、治療後的反應?例如:接受過抗生素治療,但病情未見好轉,有助於獸醫排除某些疾病。
- 狗狗多久洗一次澡?上次洗澡的時間?近期的洗澡可能會改變皮膚狀況;過度地洗澡和皮膚潮濕可能導致某些皮膚病發生。
- 是否有定期驅蟲?判斷寄生蟲感染的可能。
- 狗狗接觸史:有與其他動物接觸嗎?近半年到一年接觸到的環境如寵物公園、戶外、野外、收容所、寵物展?
- 是否還有皮膚以外的其他症狀?例如口渴或排尿增加、食慾或能量水平改變、氣喘加劇。皮膚問題可能是某些全身性疾病最早被發現的症狀。
狗狗皮膚怎麼顧?獸醫教你從 6 件事下手

1. 如需戴頭套,就要執行到底!
傷口發炎的不適感,經常讓狗狗又抓又舔,有些甚至到啃咬的程度,讓傷口持續暴露在口水細菌之下。毛孩不像人類自己知道要控制,因此如果獸醫說要戴頭套,飼主一定要執行徹底。
狗狗多少會感到排斥,復原期間可以更常陪玩、互動、外出散步,讓狗狗轉移注意力以外,心情也更舒適,有助於減少因為無聊而想舔手的習慣。
2. 環境清潔:吸塵、濕度控制、床被殺菌
環境是影響狗狗皮膚健康的首要因素。許多過敏原,如塵蟎、花粉和黴菌孢子,都藏身在環境中。
勤吸塵與擦拭:建議使用吸塵器清潔地板、地毯和沙發,減少灰塵和塵蟎。對於硬地板,可以再用濕布擦拭,效果更好。
控制濕度:潮濕的環境是微生物、蟲體滋生的溫床。若居住環境潮濕,可使用除濕機將室內濕度控制在 40-60%,保持空氣乾燥。
3. 食物
避開曾經引起過敏的食物,選擇營養均衡、品質穩定的飼料。
若懷疑狗狗對特定食物過敏,可在獸醫的指導下進行食物排除試驗,找出真正的過敏原。經獸醫判定後,可選用水解蛋白配方主食,降低過敏風險。
4. 定期驅蟲
許多人以為只有外出才會染上寄生蟲,但跳蚤、壁蝨等寄生蟲可能從戶外被帶回家,進而引起狗狗的皮膚發炎。
不論狗狗是否經常外出,都應定期使用體內外驅蟲藥。依照不同驅蟲藥指示,通常為每月使用一次,以有效預防跳蚤、壁蝨和疥癬蟲等皮膚相關寄生蟲感染。【狗狗驅蟲藥挑選】獸醫 Emily 解析:為何一定要用驅蟲藥?11 種市售驅蟲藥功能、費用差異
5. 注意洗澡頻率、選合適洗劑
不當的洗澡頻率、洗劑,可能破壞狗狗皮膚的天然保護屏障;而未正確清潔、弄乾,則容易讓細菌滋生,引發皮膚疾病。
一般建議每 2-4 週以上洗一次,沒有絕對,依個別皮膚狀況調整。如果洗後兩週內就異味明顯,不建議透過更常洗澡來解決,可能需要與獸醫諮詢,或是以寵物專用的免沖洗產品暫代。
洗劑部分選擇針對寵物的中性、低敏、無香精、低香氛洗劑,避免使用人類洗潔產品。藥用洗劑請依照獸醫指示再使用。
6. 營養補充
- Omega-3 &Omega6 脂肪酸:幫助調節發炎介質跟強化皮膚屏障,可以從魚油、磷蝦油、亞麻籽油等保健品中補充。
- 維生素 E、鋅:有助維持皮膚屏障的完整性。
狗狗皮膚疾病常見問題
Q1:為什麼狗狗皮膚問題好不了、容易復發?
如果潛在的原發性疾病(像是過敏性皮膚炎、內分泌異常等等)這些根本問題,沒有被真正發現與控制時,皮膚問題確實容易反覆發作。像是,環境過敏(如塵蟎、花粉)、食物過敏和賀爾蒙失調(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庫欣氏症)都是常見的誘因。
另外,狗狗皮膚屏障功能異常、免疫反應失調和皮膚微生態失衡(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馬拉色菌過度增殖)也會讓皮膚病反覆發作。
總結狗狗皮膚病難好、容易復發常見有以下因素:
- 深層病因未解決:可能是免疫功能問題、內分泌疾病導致。此時只要未能找到原發性病因,就算一時看似好轉,仍可能會復發。
- 過敏原難以完全隔離:環境中的過敏原像花粉、塵蟎幾乎無所不在,還有容易傳播的黴菌孢子,只要接觸到就可能再次病發。
- 不當的飲食與護理:
- 不適合的食物:營養不均衡的主食、食品品質不佳、食材不新鮮等等。
- 沒有定期除蟲、過於頻繁洗澡、洗劑不適合狗狗皮膚,都可能讓狗狗的皮膚環境變得脆弱,皮膚屏障不穩定,就容易再次受到感染。
- 擅自停藥:在特定藥物如抗生素的治療下,過早停藥細菌還沒滅光,就會繼續增長,也可能產生變異,導致抗藥性,讓病情加劇、反覆感染。
疾病狀態下的皮膚環境有利病原持續生存,因此需要長期管理和定期追蹤,更需要飼主的細心。
Q2:狗狗皮膚病會自己好嗎?
某些輕微感染或寄生蟲問題,若免疫力強、環境改善,有時可短暫緩解。
但只要相關的原發性病因未能發現、解決,大多數的皮膚病不會自動痊癒,尤其像過敏性皮膚炎或深層感染,且狗狗對傷口的反覆搔抓、舔咬還容易引發二次感染。
因此最終仍需有專業醫療介入,包括獸醫的專業判斷、藥物、寄生蟲控制,以及飼主對生活環境的細心管理才能降低復發機會。
如果是異位性皮膚炎無法全好,只能在醫療與飼主照護下,得到最大程度地控制。
Q3:狗狗皮膚病會傳染給人嗎?
有些皮膚病如:跳蚤叮咬的過敏反應、黴菌感染、疥蟎、蠕形蟎蟲,可能感染給人類或有接觸過敏的風險。
其他皮膚病像細菌性感染、過敏性皮膚炎(包括異位性皮膚炎),屬於犬隻自身感染及免疫問題,不易傳染給人。
定期驅蟲防護、維護環境衛生、適當治療,可降低人與其他寵物感染風險。
只要是疾病問題,不建議自行判斷症狀、線上和網友討論處理方式,更不要隨意使用人類藥物、自行買藥,也不要要求醫生打打針、開藥來止癢、消腫就好,這些只是一時的醫療處置。
從以上皮膚症狀的介紹中,可以發現許多皮膚問題往往不只是一個原因造成,甚至可能是長久以來的皮膚疾病引發的,一個症狀未平,一個症狀又起。
要得到好的治療、控制疾病、盡快恢復,都需要透過實際的看診,才能找準疾病源頭!
找到病因、積極配合問診,才能減少對藥物的長期依賴,讓狗狗更快回歸舒適的皮膚狀態。

陪你一起懂毛孩的獸醫師
嗨,我是獸醫 Emily,台大獸醫系畢業。
過去 6 年,我在臨床、藥廠與營養品牌擔任獸醫、講師與顧問,累積超過 300 場講座經驗。我相信,照顧毛孩不是靠直覺,而是需要正確的知識與陪伴。透過影片、文章與課程,我希望讓你在每個照護選擇中,更有信心、更不孤單

更多文章:新手養狗照護
- 【2025 最新】狗狗一定要用驅蟲藥嗎?驅蟲藥知識與常見驅蟲品牌大彙整
- 狗狗不結紮會怎樣?結紮時機、結紮好處、公母犬結紮方式差異、結紮費用、術前術後注意
- 你知道狗狗也要每天刷牙嗎?狗狗牙齒照護常見問題一次解決
- 獸醫 Emily 給新手爸媽的 0-1 養狗指南
狗狗皮膚病參考資料
- Eisenschenk, Melissa C., et al. “Introduction to the ICADA 2023 canine atopic dermatitis pathogenesis review articles and updated definition.” Veterinary Dermatology 35.1 (2024).
- Miller, Julia, et al. “2023 AAHA management of allergic skin diseases in dogs and cats guidelin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nimal Hospital Association 59.6 (2023): 255-284.
- Current Knowledge on Canine Atopic Dermatitis
- Diagnosis of Skin Disorders in Do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