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孩後腳無力、腸胃消化不良該怎麼辦?從根本打底的寵物保健關鍵在這裡!

你是否也發現:

  • 毛孩上下樓梯會猶豫、後腳變得無力?
  • 明明吃得不錯,卻三天兩頭軟便、腹瀉?
  • 不確定保健品該怎麼選、怎麼吃才真正有效?

身為獸醫,我常被問「寵物關節炎吃什麼?」「腸胃敏感怎麼辦?」這些問題看似不同,實際上背後的核心關鍵彼此極為相似:與其只想補,不如先想吸收。今天這篇,就帶你從獸醫角度解析寵物保健思維,並介紹我實際試用後、推薦給毛孩飼主的保健品。

一、關節退化,是很多毛孩的「慢性痛」

狗狗貓咪進入熟齡後,關節軟骨逐漸磨損,加上部分品種體型較大、活動量高,退化、老化的速度也漸漸加快。常見可以觀察到的狀況包含:

  • 起身遲緩、後腳無力
  • 不願爬樓梯或上沙發
  • 散步時容易坐下或走幾步就停

二、腸胃敏感,是影響吸收效率的「隱形敵人」

許多主人會說:貓咪換環境就拉肚子、狗狗常常肚子叫、或是容易反覆嘔吐。其實,這類問題不只是腸胃不舒服,也可能會讓營養吸收效率下降,形成「吃進去,但吸收不到」的惡性循環。

在這類情況下,我們可以先從腸道打底開始:

  • 益生元:可視為益生菌的食物來源,有助於好菌的生長與繁殖。
  • 益生菌:提供活性好菌,幫助維持腸道內的有益菌叢。
  • 後生元:益生元與益生菌在腸道內作用後產生的有益物質,能協助免疫功能並促進腸道修復。

同時,近期也有不少文獻開始關注「腸腦軸」(gut-brain axis)在老年毛孩記憶力、活力表現的影響。換句話說:腸道穩定,不只幫助吸收,也可能讓毛孩更有精神、更聰明!

三、使用與觀察:保健是持續照護的一種延續與深化

保健品不是藥,作用比較像是日常營養的補強,幫毛孩把基礎打穩。關節和腸胃相關的保養,建議至少補充4~6週以上,再觀察是否有行為、排便或活動力的變化。

每隻毛孩體質不同,效果快慢也會不一樣。有特殊情況(像慢性病或腸胃敏感)時,建議先詢問獸醫師,會更安心。

日常中也可以多觀察一些小細節,例如起身速度、跳沙發的意願、便便是否成形,這些都比「吃了有沒有馬上變好」更重要。

四、寵物關節保健品怎麼選? 

過去大家熟悉的葡萄糖胺、軟骨素雖然常見,但如果毛孩腸胃消化效率差、吸收率不佳,補進去的成分也可能只是「路過」沒有真正讓毛孩吸收。因此,我們應該更看重的是:

  • 有效吸收的基底成分:例如,小分子酪蛋白磷酸肽(CPP),研究指出,它可以幫助螯合鈣、鐵和鋅等礦物質,促進他們在腸道中的吸收,從而提高這些礦物質的生物利;可能有助於支持毛孩的骨骼和關節健康。
  • 成分間的協同性:像是蛋殼膜、MSM、BCAA、天然維生素C等,提供更完整的抗氧化、抗發炎支持。

這樣的配方設計,不只補,更能幫助身體有效率的吸收,是我推薦阿寶Aboa固咖骨&固胃腸給「想好好幫助毛孩打底保養」家庭的原因。

全文已結束,由獸醫師 Emily 曾詠茹 撰寫

______

你可能也有興趣:阿寶Aboa 固咖骨&固胃腸 保健胜肽

______

 參考資料:

  1. Comblain F, et al. (2016). Chondroprotective effects of glucosamine, chondroitin sulfate, and hyaluronic acid on canine chondrocytes. Veterinary Journal, 208: 38-44.
  2. Neil KM, et al. (2005). Nutraceuticals in the management of osteoarthritis in dogs and ca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JAVMA), 227(1), 92–99.
  3. Scholz-Ahrens KE, et al. (2007). Bioavailability of calcium from calcium-rich dairy products compared with calcium supplement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asein phosphopeptides (CPP).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92(6), 865–876.
  4. Weese JS, et al. (2011). The role of probiotics in the 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in dogs and cats. Veterina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Small Animal Practice, 41(2), 361–376.
  5. Grześkowiak Ł, et al. (2015). Mechanisms of probiotic action: A review. Polish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64(4), 259–272.
  6. Ochoa-Repáraz J, et al. (2020). The microbiome and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mplications for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Molecular Neurobiology, 57(10), 4269–4285.
  7. Nagpal R, et al. (2018). Gut microbiome and aging: Physiological and mechanistic insights. Nutrition and Healthy Aging, 4(4), 267–285.
  8. Hand MS, et al. (2020). Small Animal Clinical Nutrition (6th ed.). Mark Morris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