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養狗 0 到 1 完全指南,你準備好接小狗回家了嗎?


本篇是結合獸醫 Emily 專業視角與第一線飼主互動的實用指南,累積超過 6 年臨床、品牌顧問與講師現場的實務經驗,以及與數百位飼主交流的觀察與反思。
從了解適合自己的犬種、養狗用品清單、養狗費用估算,以及新手爸媽要與狗狗建立的默契,到基礎醫療照護,一次解答新手毛爸媽最常見的焦慮與疑問,一起建立人寵共好的生活!

問卷達標後,獸醫 Emily 團隊將開始籌備最全養狗攻略,你將收到專屬優惠與最新資訊。
成為狗爸媽最最重要的事:責任感
經過我們的毛爸媽社群調查:「你覺得養狗狗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責任感」,是最高票選項,是近乎所有毛家長一致認同的事。
願意花時間陪伴是第一要事,比起給很多零食、玩具,對狗狗來說,最大的獎勵是飼主的關注。
如果目前你有以下這些狀況,卻想養狗,或許可以先緩緩。
- 怕麻煩:追求方便快速,覺得要找「好管教」的狗,要知道默契是需要時間建立的。
- 情侶同居:情侶可能面臨情感、生活的變動,最終狗狗你會負責到底嗎?抑或是有各種理由,讓狗狗被排除在你的計劃之中。
- 租屋處不能養狗:除非找到能穩定養狗的環境,或是願意簽寵物條款的房東。
新手養狗,什麼品種的狗狗適合我?
適合什麼樣的狗狗,除了喜歡的外型,最重要的是你的「餘裕」,對新手來說,擁有可支配的時間及金錢,養狗會更快上手,享受狗狗帶來的巨大幸福。
新手適合養的小型犬
新手養狗最入門的無非是小型犬,性格以服從性高、溫順、性格穩定、親人這些特質為主。
以下簡單介紹 4 個品種,適合新手,對老人、小孩也友善,他們力氣小,活潑互動時也不會造成危險:
- 貴賓犬(Toy Poodle)
掉毛量少,聰明又黏人,學習能力好,互動性佳,易訓練。最好每天梳毛,且需注意定期美容,但整體照顧負擔不高。
- 馬爾濟斯(Maltese)
體型輕巧,溫柔親人,活動需求低,算是很適合室內飼養的狗狗,適合長輩或住公寓者。白色長毛細柔,需定期梳理,甚至有些飼主會把毛髮綁起來,這樣不易打結,也更能維持乾淨。
- 威爾斯柯基犬(Welsh Corgi)
體型上已達中型犬(只是腿比較短),但性格聰明活潑且親人,是許多家庭的首選。不過要特別注意後腿及腰部保健,避免跳上跳下、爬樓梯。
如果人類自己不太愛出門、運動的,建議選擇活動需求中等以下的。舉例:傑克羅素梗雖是小型犬,但精力旺盛、活動需求高,就會不太適合。
一定要領養代替購買嗎?
可以的話,找到有緣分的毛孩領養當然再好不過,而如果你是購買回來飼養,只要你有責任心,覺得帶回家就是一生的責任,「終養不棄養」對你來說不只是口號,是你深植心中、把毛孩當家人早就知道的事。
找到喜愛的毛孩,總比帶回家後,卻無法善待來得好太多。
我的夢幻犬種適合我嗎?
對養狗新手而言,一定多少存有對養狗生活的美好憧憬,更會有想養的特定品種。
除了看外觀,也要看你的生活型態與狗狗的品種天性是否存在落差。
你想養最聰明的邊牧,但你不想遛狗,或你根本沒時間帶他出門;你想養傑克羅素梗,覺得體型小好照顧,又活潑可愛,但你懶得陪他玩,也沒辦法每天帶他散步;你想養黏人的小狗,但養了性格相對獨立的柴犬、秋田犬。
先了解犬種天性、犬種原生環境、犬種最早是為什麼被培育出來,如此才知道什麼生活適合狗狗,以及怎麼幫助狗狗更好的融入我們。
但也許你是願意為狗狗改變生活型態的人,那不妨在網路犬種社團,與特定犬種爸媽交流,甚至可以禮貌邀約出來互動,如果身邊有人飼養,也可以試試幫忙照顧一、兩天。
延伸閱讀:養柴犬需要知道的 11 件事
要養成犬還是幼犬?
成犬:外觀、性格已穩定,當下看到的樣子,跟帶回家後不會有太多落差,且有些可能已經過社會化,你跟狗狗適應彼此生活的時間會更快。
幼犬:如果是品種犬,可以大致判斷未來體型、性格特徵;米克斯的變化則難以預測,被稱為驚喜包不是沒有道理,畢竟有時並不確定狗狗親生爸媽的血統。
從幼犬開始,需要親自陪伴社會化的過程,對飼養人來說是一個完整的生命教育旅程,會經過更多適應的任務與考驗。
📋 養狗必備用品清單
養狗基本用品
- 飲食用品:主食(飼料、主食罐頭)、食盆、水碗。
- 清潔用品:尿布墊(定點大小便訓練)。
- 居家護理用品:專用梳子、牙刷、指甲剪、驅蟲藥。
- 戶外用品:牽繩、胸背帶、撿便袋。
- 起居用品:專屬睡窩、睡墊。
養狗進階用品
進階用品不一定每家養狗家庭都有,但可以更保障狗狗的身心健康,也讓狗狗更融入人類的生活模式。
- 地板止滑墊
- 舔食墊、藏食玩具
- 推車、汽車座墊、涼感用品、便攜式水壺(碗)、便攜風扇
- 禮貌帶、適合的配件/衣服
- 適合的保健品、營養補充品
💲 新手養狗費用評估
第一次養狗準備費用
項目 | 費用說明 | 費用區間 |
---|---|---|
認養或購買 | 認養或合法犬舍、寵物店購買 | 0 ~上萬元 |
外出用品 | 牽繩、胸背帶、撿便袋 | 500~2,000 元 |
晶片、寵物登記 | 認養的話,大部分狗狗已具備 | 500~1,000 元 |
基礎醫療 | 疫苗、健檢、驅蟲 | 1,500~5,000 元 |
結紮手術 | 結紮全程包含術前檢查、麻醉、結紮手術費用,依公狗、母狗、體型而有差 | 3,500~8,000 元 |
飲食 | 飼料、食盆、水碗 | 800~3,000 元 |
清潔美容 | 乾洗用品、洗毛精、自己洗或送洗、尿布墊 | 200~1,200 元 |
貼身用品 | 睡墊、睡窩 | 300~3,000 元 |
玩具 | 啃咬、互動玩具等 | 200~1,000 元 |
不含狗狗本身的費用,首次養狗從頭置辦的費用,大致落在 7,500~20,000 元以上,依照服務、材料、成分品質或品牌,會有不同程度的落差。
如果是領養的,狗狗有些會有「娘家」的愛,領養機構可能有與廠商合作,會贈送一套狗狗用品,可以省下初期不少費用。
之後的日常月花費
以下為單一隻狗單月最基本及必要的費用,視不同家庭狀況,費用會隨之增加。
花費項目 | 細項 | 月費用區間 |
---|---|---|
飼料 | 可能有主食乾飼料,濕食(主食罐頭),部分搭配鮮食,少量零食 | 小型犬: 500 元起 中大型犬:1000~2000 元 |
驅蟲藥 | 依照驅蟲種類、藥劑型態、效果時長有不同(有些不需要每月使用) | 300~800 元 |
清潔美容 | 乾洗用品、洗毛精、自己洗或送洗、尿布墊 | 200~1,200 元 |
養狗後,可以維持狗狗生活品質的基礎月花費大致落在 1,000~4,000 元以上,不含寵物配件、衣服、出門旅遊等等額外開銷。
另外,平常可以考慮存一個狗狗的醫療基金、備用金!
萬一狗狗生病或進入老年時期,或是生活忙碌需要托育、請人遛狗、寄宿,可以更從容地負擔起額外開支。
帶狗狗回家後|新手毛爸媽 3 大醫療任務
🩺 第一次健康檢查要做哪些項目?
帶回家時狗狗無特別異常、7 歲以下,可以安排一次基礎的健康檢查,看看是否有肉眼無法辨識的問題。基礎健檢的項目包含以下內容:
- 問診:透過問診,了解狗狗的過去病史、生活史、用藥使等等。
- 理學檢查:獸醫師透過聽診、觸診的方式,檢查狗狗全身狀況,包括眼、耳、口腔、心肺、肌肉、關節跟淋巴結。
- 血液檢查:血液的生化數值是身體異常的重大線索,與肝腎、胰臟等臟器健康有關。另外還可以進行寄生蟲、傳染病快篩。
- 影像學檢查:可以依照醫師建議加做 X 光、或超音波等
- 尿液、糞便檢查。
根據美國動物醫院協會(AAHA)的狗狗生命階段指南建議,狗狗可以每年定檢一次,預防勝於治療。7 歲以上的狗狗,邁入中老年時期,可與獸醫師討論是否進行更進階的檢查,定檢頻率建議 6-12 個月一次,更年邁或是有狀況的狗狗,視情況可能會需要 3-6 個月更安心。
💉 疫苗要打哪種組合?
- 核心疫苗:針對高致死率、嚴重疾病預防的疫苗種類。
- 非核心疫苗:依照生活地區與型態,可評估是否施打的疫苗種類。
- 法定施打疫苗:因應台灣防疫法規,狂犬病疫苗是每年要施打的。
成犬:每年施打狂犬病疫苗,每三年可施打核心疫苗。
幼犬:一般在 8-12 週後(從母乳獲得的抗體效果衰退)要開始施打 3-4 劑的疫苗,每劑間隔 2-4 週,包含狂犬病疫苗及核心疫苗,作為基礎免疫保護,提早離乳則需提前安排。
🐛 驅蟲計劃要注意什麼?
驅蟲藥的選擇與購買,建議直接在獸醫院討論和購買,之後再依照建議,做居家驅蟲計劃。
驅蟲藥劑有口服、滴劑、針劑(獸醫師執行),每種可以預防的寄生蟲範圍不太一樣。
狗狗常見的寄生蟲有分體外與體內,驅蟲主要針對以下種類:
- 體內驅蟲:犬心絲蟲、絛蟲、蛔蟲、鉤蟲。
- 體外驅蟲:跳蚤、壁蝨、耳疥蟲、疥癬蟲、毛囊蟲。
特別注意:如果家中有貓,購買驅蟲藥時,記得挑選不含除蟲菊成分的驅蟲藥(通常會出現在狗的外用滴劑),確保貓咪的安全,因為貓咪肝臟天生缺乏某些代謝酵素。
新手爸媽要與狗狗建立的 5 個好習慣
刷牙、梳毛、剪指甲,愈早期培養好做這些事的默契,愈省力,也能維持狗狗健康。這 5 件事很容易被忽略,之後突然有一天想到才做、才訓練,狗狗不一定願意配合,或可能要花費更大的心力。
1. 習慣刷牙
在狗狗換牙後,就可以開始「循序漸進」練習刷牙:
- 從搓揉臉頰肉、觸碰牙齦就給獎勵,再慢慢開始刷前側、刷後側。
- 找到適合狗狗口腔大小的牙刷,牙刷才能真的刷乾淨!
- 搭配狗貓專用牙膏(食品級成分)。
使用牙刷是不可替代的,但如果沒辦法每天刷牙,可以選用有 VOHC 認證的潔牙產品輔助。
近十幾二十年的研究指出,有將近 80-90% 的狗貓有牙周病的問題。
沒有好好清潔的口腔,牙菌斑 24 小時內就會產生,牙結石大概三週內會產生。長期下來,牙周的細菌沿著牙齒,嚴重會侵蝕口腔、面部骨骼,隨著血液循環,還可能感染包括肝臟、心臟、腎臟的器官。
實用進階閱讀:狗狗口臭與牙結石小心是牙周病!獸醫師來教你狗狗刷牙技巧
2. 習慣梳毛
梳毛可以幫助狗狗代謝廢毛,保持毛髮通風,也更不容易藏污納垢。可以選擇自家狗狗適合的梳子來使用。
- 長毛或多層毛狗狗:梳毛需求明顯,這些狗狗的飼主通常本來就有梳毛習慣,使用排梳、針梳,並注意梳毛手法,避免拉扯,讓狗狗能享受梳毛過程。
- 幾乎不太掉毛狗狗:雖然不太掉毛,但可能會打結,透過排梳可以針對局部梳順、拆結,例如:西施、貴賓、馬爾濟斯,豬鬃梳則可以清理細微髒污。
- 短毛、極短毛狗狗:短毛狗狗沒有打結問題,但有些每天掉下的廢毛量也很驚人,這時候用豬鬃毛刷順梳,可以幫助他們油脂均勻分布,促進毛囊、毛髮的健康。
關於狗狗掉毛、換毛、剃毛的迷思,可以看這篇:狗狗換毛掉毛讓你很困擾?獸醫告訴你關於狗狗換毛的小知識
3. 習慣剪指甲
剪指甲是養狗定期要做的事,卻也是許多狗狗會感到排斥的任務,大多可能是小時候剪指甲,有被剪到流血的經驗,因為有些指甲呈現黑色,飼主無法判別血管處,就容易修剪過頭。
和刷牙一樣循序漸進的開始就好,有觸碰到手、讓指甲剪靠近就給獎勵,每次只修剪一點點,不求要一次到位。
4. 定點上廁所
可以都帶出門散步、上廁所當然很好,但有時也會因為時間安排、下雨、颱風天等問題,而無法在特定時間帶狗狗出門。
培養室內定點廁所,讓狗狗不會因為忍不住,隨意大小便,或因為只習慣外出而憋尿,整體來說,對狗狗與人類來說都會更方便、舒適。
記住「沒有地方允許大小便,就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大小便。」
5. 特定餵食正餐時間、零食不需要隨時上場
若放飯當下不吃,或是要加東加西才願意吃,要堅定確立規則,當下沒吃完可以把碗收起來,狗狗若不是生病或異常情況下,一餐沒吃,不用太過緊張,不要因此「加料」,加肉塊、加零食。
零食對狗狗來說是非必要的,零食可以把它當作互動、獎勵少量給予,避免隨手就喂,或經常一整塊、一大片地喂,覺得這樣他才滿足、或覺得他沒吃飽,長期下來,高蛋白含量的累積對狗狗的健康是一種負擔,是另一種營養失衡。
7 大養狗前評估【新手飼養前必知】

一、個人經濟能力
狗狗不需要你是多麽富裕的人,但是仍須擁有一定經濟能力、經濟穩定性,這裡強調「個人」經濟能力,因為雖然狗狗可以多人共同飼養,但決定養狗、負起最大責任的會是特定一人。
想帶狗狗回家的你,以個人經濟能力為考量,會是最實際的養狗前評估。
二、你能投入的時間
你有多少時間能投入在狗狗身上?照顧好一隻狗狗,需要花時間照顧、互動、社會化訓練。
根據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提出的建議,狗狗在家獨處的時間不宜超過 4 小時,在瑞典動保法更是禁止飼主讓狗狗獨自在家超過 6 小時。
台灣雖然沒有法律規範這部分,但我們可以參照其他國家的動物福利規範,評估自己能投入的時間,或是否有家人、同住者樂意互相支援、照顧。
要保證狗狗的生活品質,必須要花時間讓狗狗擁有「 5 大自由」(1992 年由英國農場動物福利委員會所提出的動物福利促進責任)包括:
- 免於飢渴的自由:容易取得乾淨的水及食物,以維持健康與體力。
- 免於不適的自由:提供適當的環境,包括遮蔽處與舒適的休息場所。
- 免於痛苦傷病的自由:疾病預防措施或迅速提供診斷及治療。
- 表達天性行為的自由:提供充足空間、適當設施及同伴。
- 免於恐懼壓力的自由:適當的環境及對待,避免造成心理痛苦。
評估自己的時間彈性,或是否有適合的人能協助分擔,是新手養狗前最容易忽略的事。
三、飼養環境
- 設立狗狗的專屬休息空間、安全的活動區域、定點大小便的位置。
- 可能需要圍欄設置,避免狗狗進到危險空間。
- 做好物品收納,也就是「環境管理」,避免狗狗因為天性,或生活習慣尚未建立而咬來玩,結果可能被誤會為在搞破壞。
四、家庭成員
- 家有老人、孕婦、小孩的話,要考慮活潑狗狗互動時會不會對誰比較危險。
- 世代養狗觀念差異:家中長輩可能做出破壞規矩的事件,你能不能擔起溝通責任,為狗狗的生活與安全把關,而不是出問題,歸咎到其他同住人。
與其他人同住的情況下,要考量他們的意願,若能取得同住人的同意,未來狗狗除了有更多人愛他,在你無法親自照料狗狗時,也有人願意用心照顧。
五、是否有其他寵物
家裡原本就已經有養其他動物,要考慮寵物之間會不會互相影響,或是否能共處。
有些寵物在天性或個性上,其實並不需要同伴,有飼主就很開心,所以要主動觀察、了解,不要自己覺得他需要同伴,就馬上帶回新成員。
六、居住穩定性(是否常出國)
可以問問自己以下 3 個問題:
- 你是常要各地奔波過夜,甚至常出國的人嗎?
- 你喜歡旅遊,那養狗之後,會願意大幅減少出遊時間嗎?
- 你的狗狗可能需要經常自己在家超過 4 小時嗎?且沒有其他人能代替陪伴?
養狗狗會收穫巨大的幸福,同時也會犧牲一定的自由,如果你是浪跡天涯的瀟灑人類,但你沒有把狗狗放在你的計劃裡,那請先暫時放下養狗的念頭,先去實現你的旅遊夢想。
七、切換狗狗視角
你是在用你以為是愛的方式在養狗,還是能切換到狗狗的角度,從科學、從細膩的觀察去理解狗狗的需求?
也就是說你對狗狗的愛健康嗎?還是為了方便?為了展示給人看?或把自己缺乏的心理需求,一味投射到狗狗身上?
還沒帶狗狗回家的你,可能很難想像自己是否能做到,但如果你願意投入時間,也願意持續學習相關知識,並多方查證,那相信你會是合格的毛爸媽 💪。
在你養狗前可能聽「有經驗」的飼主說,或是當時的知識已過時,甚至是你一直以為的知識根本是網路謠傳,所以「持續學習與投入」才是最佳宗旨。
身為飼養者的我們都尚且不完美,別要求狗狗做一隻完美狗狗,做錯時不必陷入過度自責,更不該責怪狗狗。
這也是為什麼身為獸醫師 Emily ,要走出診間為毛孩發聲,傳遞正確的觀念與知識,而不只是在代言或販售寵物商品。在商品之前,我們想帶動一個讓良幣可以運作下去的社會。
其他新手養狗常見 QA
新手養狗 Q1. 養公狗或母狗?
公狗:同品種來說,一般體型比母狗大。體力旺盛,力氣也稍大。常有標記習慣(多處抬腳尿尿),性格較活潑、好奇心較強。未結紮會有較強烈的發情行為,追母狗、吠叫、想逃家(出去飄撇)。
母狗:服從性較高、較粘人、溫和,但這些特質,也看品種天性,以及後天的訓練。未結紮的母狗每年大約有 2 次發情期,會出血(類似女生月經)、情緒波動。
養狗主要挑選跟自己生活習慣適配的犬種、個性,無論養公狗或母狗,都建議到適合年齡之後,要計劃結紮,降低晚年生殖系統疾病的風險。
新手養狗 Q2. 要給狗狗吃飼料、鮮食或罐頭?吃鮮食才最健康?
狗狗吃的東西,最高宗旨是「營養素均衡」,如果想自製鮮食,卻不學怎麼計算營養比例,只是自己加各種「我們以為健康、清淡」的蔬菜、肉、水果,長期下來,反而是在害狗狗。
飼料的專業製造,必須有獸醫、營養、生化等專業人才去把控,撇除不良廠商的產品,飼料是最安全且方便做到營養均衡的主食,當然還是要辨識可信任的飼料組成成分與比例。
照顧狗狗,不只是要有愛,更要學習一定的科學知識,才能愛得健康、不盲目。
新手養狗 Q3. 一天要遛狗幾次?一定要出門散步嗎?
一天 2-3 次,單次 15-30 分鐘是最最基本,視體型跟品種,有些需求更高,可能需要到 3 次,且每次要超過 30 分鐘。
狗狗有依靠「嗅聞」探索環境的需求,所以不只是要活動、運動,不是家裡大就不用散步。
戶外能帶給狗狗的刺激與療癒是不一樣,而且不一定需要跑起來,讓狗狗的感官跟環境深度連結才是重點。
你跟狗狗可以慢慢找到最佳平衡,也許不是每次都很久,但能保證好的散步品質就很棒!
新手養狗 Q4. 狗狗洗澡多久一次比較好?不洗可以嗎?
狗狗皮膚層只有我們的約 4 分之 1 層,真的想搭配洗毛精水洗的話,建議 2 週~1 個月以上一次,甚至更久都無妨,平時以乾洗清潔,搭配毛髮梳理,把髒污清潔乾淨,不讓細菌滋生才是重點唷。
頻繁洗澡,或使用清潔力過強的洗毛精,會破壞狗狗自然分泌的保護性油脂,降低保護力,反而更容易有皮膚問題,或體味變更重。
站在狗狗原始天性,他喜歡水,但侷限在一處的「洗澡」,再加上香精對嗅覺刺激就不一樣了,他會接受,但並不會真正享受。
從零開始養狗,你將和狗狗一起成長,獸醫 Emily 幫你讀文獻,陪你讓愛更完整
- 狗狗不必完美,養狗不是為了讓他顧家、守衛,是一場關於無私與愛的生命旅程。
- 我們不可能一下子懂所有狗狗事,所以要跟他一起成長,先要求自己,而不是先要求狗狗。
- 對於網路養寵資訊,要更進一部確認作者資格、相關引用資料來源。
- 願意保持開放的心學習,懂得從人類視角切換到狗狗視角,更好的了解他們,讓狗狗真正健康、快樂成長。
- 照顧好狗狗,也要照顧好自己。
準備好接小狗回家了嗎?🧡
身為新手爸媽,看了許多網上分散的資料,有些也難以判斷真實性,想要有個地方能集齊小狗的正確知識與最新趨勢嗎?
我們懂你希望「不只是愛他,而是真的懂他,let dog be dog!」
繼《都市養貓全攻略》,如果你也期待狗狗版,讓養狗路上少一點焦慮,多一點安心,歡迎填寫《都市養狗全攻略》問卷,問卷達標後,你將收到最新消息與專屬優惠。

更多文章:新手養狗照護
我還有貓孩,想解鎖免費教學:17 分鐘看懂健檢,了解多一點,守護多一點
關於|獸醫 Emily

陪你一起懂毛孩的獸醫師
嗨,我是獸醫 Emily,台大獸醫系畢業。
過去 6 年,我在臨床、藥廠與營養品牌擔任獸醫、講師與顧問,累積超過 300 場講座經驗。我相信,照顧毛孩不是靠直覺,而是需要正確的知識與陪伴。透過影片、文章與課程,我希望讓你在每個照護選擇中,更有信心、更不孤單
